美国《大西洋月刊》4月5日文章,原题:我的“蜗牛黏液”被卷入贸易战 几年前,韩国护肤品进入美国市场,便迅速成为美容爱好者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他们对韩国品牌防晒霜赞不绝口,不会在皮肤上留下白膜,而同类美国产品价格几乎翻倍,且质地更粘稠。韩国的“蜗牛黏液提取液”护肤品更是因其保湿、淡化细纹的功效引发抢购狂潮。但现在,“蜗牛黏液”正被卷入贸易战。
考验软实力的好机会
美国总统特朗普2日宣布的关税新政,包括对从韩国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部分护肤品爱好者早就对可能出现的贸易中断有所准备,有网友去年12月发帖说:“我把工资全花在韩妆上了,因为关税很快就要疯涨了。”“如果你想让皮肤保持光泽,现在就囤韩妆吧,”一名护肤网红说,“这是你买不起之前的最后机会。”
美国人对韩妆的热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韩国之间多年来的自由贸易。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美韩关系的高级研究员吕寅晔表示,这次关税将是“检验韩国品牌在美国影响力”的一次好机会,看看韩国积累的“软实力”到底有多强。如果大家真的是因为喜爱韩妆(或者韩流、韩剧)才购买韩国产品,那涨价可能也没什么影响。但如果人们觉得韩妆对改善肤质的作用其实没那么明显,或许就会转向本土品牌。
“高性价比”魔力
一直以来,美国韩妆爱好者们都在想方设法地从韩国的出口商购买精华、面膜等产品。美妆博主约书亚·杜帕亚表示,他在2016年刚开始接触韩妆时,主要通过网购平台上的靠谱卖家购入。化妆品已成为韩国出口的重要部分——去年全球出口额达100亿美元,其中近20亿美元销往美国。而一些韩妆品牌,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本国。
韩妆的魅力部分也来自其亲民的价格——一款高品质保湿面霜售价15美元,明显比20美元的美国品牌更有性价比。韩妆中还含有美国护肤品中较少见、但被许多消费者“奉为圣品”的成分,如积雪草、米水、人参提取物等。韩国防晒霜更是“客观上更好”。花12美元,你可以在美国买到一支包装普通、用后像“鬼一样”的防晒;同样花12美元,你可以买到一支包装精美、不会让你变“白脸”的韩国产防晒霜。对护肤爱好者来说,韩妆堪称“性价比、功效、颜值”三位一体的理想产品。
但新关税政策将检验这种“高性价比”的魔力是否足以抵挡价格上涨的冲击。有韩妆品牌创始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宣布,新政策将影响他们下一批发往美国的货物,并表示会把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我们还在计算这项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具体影响,但几乎一切都会被改变。”这可能会打破该品牌长期以来“所有产品价格不超过28美元”的承诺。目前,该创始人的社交媒体账号评论区已经弥漫着对韩妆的“缅怀情绪”,不少人甚至用了“哭泣”表情。不止是她的品牌,其他韩国公司也面临同样问题。
“美国制造”不受欢迎
当然,这轮关税政策只针对“进口韩妆”。吕寅晔表示,过去几年,一些大型韩妆制造商已在美国建厂,可以避开关税。但他认为,那些仍在韩国本土的品牌会观望一年左右,看看这项关税政策是否会长期存在,以及美国消费者是否真的会因为涨价而减少购买,之后再考虑是否在美国设厂。“韩国企业是否愿意投入更多,要看他们对美国市场前景是否足够乐观。”尽管美国市场对韩妆的需求不断增长,但韩国品牌也得权衡,是继续押注美国,还是把重心转向其他市场。
不过,如果越来越多韩妆产品转为“美国制造”,也可能失去它最吸引人的特质之一:原汁原味的“韩国配方”。这种非美产的配方正是韩妆令人着迷的“全部魅力”。
有韩妆品牌最近为美国市场特别开发了只使用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分的美版防晒霜,但美妆圈的反响并不积极。一名护肤博主对此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毫不留情地评论道:“纯粹的垃圾。”(作者南希·瓦莱茨基,朱迪译)
乌克兰当地时间5月1日,乌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根据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达成的协议,她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即此前各界所称的“矿产协议”。依据协议,乌克兰将携手美国创建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旨在吸
【乌副总理:乌美签署矿产协议】财联社5月1日电,乌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当地时间5月1日表示,乌克兰和美国签署了矿产协议。(央视新闻)
【特朗普政策引发反感 丹麦等国消费者抵制可口可乐】财联社4月30日电,嘉士伯CEO表示,丹麦的可口可乐销量略有下滑。消费者对美国品牌存在一定程度的抵制。丹麦本地小品牌正在蚕食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但对整体销售的影响“并不严重”。
记者今天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4月30日24时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4月17日—4月29日),国际油价小幅上涨。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国家发展改革
刘叶婷发展不是美国的专利,而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权利。世界是一个多元的整体,每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都有权利追求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实现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发展能力,而不是凭借自身优势去阻碍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开放合
4月24日,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卡西斯来华工作访问。在美国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对华大打关税战、贸易战,并以关税威慑其他国家与中国脱钩断链,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卡西斯此次来访更加具有特殊意义。捍卫多边主义并加强对华合作,正是卡西斯此次访华的主基调。卡西斯在华期间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国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