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些字就是你天天挂在嘴巴说,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写。东北方言中就有一些这样的字,比如我们今天来探讨的“尥蹶子”这个词,你知道怎么读吗?

一、“尥”字读作什么呢?
“尥”这个字,读作【liào】,部首是尢,上下包围结构,五笔打法是DNQY,一共6笔,书面意思是骡、马等用后腿向后踢。
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不要急着跳出去哦,文末有搞笑段子等着大家哦。学习就是要有始有终!
二、“尥”字的意思是什么呢?
在古代文献中,文人们常用“尥”字来描述人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行走困难的情况。
在《说文解字》中对它的解释是,行走时小腿相交,即跛行。简单来说,“尥”就像走路时两条腿互相碰撞的样子,常因腿部残疾或体弱所致。
元代戴侗在《六书故》中提到:“今人谓筋骨弱,举足不随为尥掉。”意思是现在有些人走路时因筋骨脆弱,容易摔倒的状态。
此外,“尥”字还表示钩住或挹取的动作,并用于形容人的淘气或怪癖。
三、“硌尥【gè liào】”是什么意思呢?
在河南方言里,有个词叫“硌尥”。
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跟常人不太一样的人。
通常是指那些讲不通道理、性格怪异、还特别固执己见的类型。
比如,如果遇到这样的人,你可能会说:“你真硌尥。”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比如邯郸,还有个方言词“獦獠(gè liào)”。也是用来形容那些讲道理讲不清、性格有点儿古怪的人。

四、“尥蹶子”和"撂挑子"意思相同吗?
“尥蹶子”指的是马、骡等动物用力踢腿的动作。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形容人对手头的工作或者正在做的事情突然失去了兴趣,或者有抱怨,然后就不干了。
而"撂挑子"这个词呢,是京津一带的方言。本来是指挑夫放下扁担,不挑东西,也就不走了。后来引申为一个比喻,意思是因为生气、闹情绪,就不管应该负责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