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奔流文学院作家研修班开班仪式之后,顾建平老师以《新颖感、合理性、完成度——谈小说创作》为题目,结合参加研修班的学员提交的20多篇小说作品,开始了奔流文学作家研修班开班后的第一节课。

顾建平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十月》杂志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长篇小说选刊》杂志主编兼《中华辞赋》总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副主编、编审,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作为一名资深编辑,顾建平老师针对提供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从五个方面给小说创作者提出了写作建议。
首先,写作者应该注意写作题材的创新度。顾建平老师说,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题材一定会成为今年的创作热点。但是,对于热点题材,要写出新颖性的难度更大。这就要求写作者一定不能停留在故事的表层,而是要考虑如何写出人性和历史的复杂性,这才是好的小说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再谈到这个问题时,顾老师专门以学员作品《张老栓抗日》为例,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创新的重要性。
其次,小说创作要注重合理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故事虚构、人物设置和人物命运的逻辑链条方面。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这个虚构不是说可以任意编造,写作者一定要注意虚构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对应。不能为了写作需要而随意设置情节,摆布人物命运。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应该都有内在的驱动力去支配,人物的命运有他自己的逻辑走向,而不是由作者去操控。顾老师以学员作品《福娜的糖盒》为例,阐述了人物设置合理的重要性。
再次,小说的创作要注重完成度。写作者一定要发挥想象力去处理写作过程中的难点,呈现完整的故事,不能在关键节点以一句话概括。顾老师以《你从哪里来》为例,对完成度问题作了详细的解释。这篇小说前面的故事铺垫都很好,但是行进到关键环节时,作者却以一句话略过,草草结尾。
再有,要正确使用小说语言。小说创作者要注意小说语言和散文,诗歌以及新闻报道语言之间的区别。小说的语言应该引领读者进入故事场景,产生代入感。在这一环节,顾老师举出了《红色医疗队》和《村里来了第一书记》这两篇小说中的报道语言,让大家对语言区分有了清晰的概念。
最后,小说叙事一定要注意视角转换。顾建平老师以摄像技术为例,特别强调了小说创作过程中,写作者一定要留意叙事视角保持前后一致,注重统一性。
在授课的最后环节,顾建平老师又给大家列出了他个人珍藏的书单,这也是顾老师在奔流文学院作家研修班第二次为大家开出作家的书单。顾老师再次强调广泛阅读对创作的重要性。顾建平老师倾囊相助的授课方式赢得了阵阵掌声。授课本身就是一次对新颖性、合理性和完成度的完美诠释。(文/王冉 摄影/闫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