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消费踩雷疯狂吐槽,是维权还是侵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9:28:00    

在朋友圈、抖音吐槽商家服务差

在小红书发帖避雷某产品……

当社交平台成为表达情绪的“宣泄口”

每一次键盘敲击都暗藏法律风险

稍不注意就可能踏入侵权雷区

基本案情

王某在刘某经营的小吃店购买了11份真空包装酸辣拌原材料。两天后王某通过微信联系刘某,称真空打包后的酸辣拌原材料发生变质,经过沟通,刘某愿意补偿王某200余元,王某不予接受,注册抖音账号“避雷xx商家”公开上述事件,并对“暑假经常吃每次必拉肚子”“小时候去吃一碗里面全是虫,再也没去过”“看不见那环境啥样吗?说难听一点跟猪食一样”等多个评论内容进行视频转发,发布后累计播放量30万以上。刘某与王某沟通未果,遂以小吃店名义将王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停止侵权行为,删除侵权内容,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法院审理

法院审理认为,原告系依法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作为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名誉权。本案中,被告自原告处购买的食品属于生鲜食品,食品变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案无证据证明食品变质系商家食品卫生导致,也无证据表明原告存在被告转发评论内容所列举的卫生事件,被告未核实食品变质原因,即通过抖音平台以视频形式公布该事件,使用侮辱性言辞贬损原告名誉,未核实他人评论即对公众进行转发报道,致使原告声望、信用等社会评价减损,侵害了涉案原告的名誉权,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最终,法院判决王某立即停止侵权,删除相关视频,并责令王某通过发布侵权内容的抖音号进行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法官说法

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有监督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在消费后进行评价是行使监督权的形式之一,对于真实合理的评价意见,经营者应有“容人之量”,针对不足采取改进措施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消费者也应把握客观评价的分寸尺度,依法理性维权。

合理评价与“恶意差评”的界限

合理评价和正当投诉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商家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是否客观、真实、全面是合理评价与“恶意差评”的本质区别,一般来说,“恶意差评”没有事实支撑,仅凭想象、推论、听说即得出结论,该结论存在歪曲、夸大、杜撰成分,与事实明显不符。而合理评价则“有图有真相”,经得起推敲、检验、检测,与客观事实一致。本案中,王某未核实变质原因即公开事件,未核实他人评论的真实性即进行转发,使用侮辱性言辞贬损商家名誉,不具有客观性及真实性,超出了合理评价的限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来源:豫法阳光

本头条号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北极海新闻」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消费踩雷疯狂吐槽,是维权还是侵权?   2025-05-09 09:28:00

    在朋友圈、抖音吐槽商家服务差在小红书发帖避雷某产品……当社交平台成为表达情绪的“宣泄口”每一次键盘敲击都暗藏法律风险稍不注意就可能踏入侵权雷区基本案情王某在刘某经营的小吃店购买了11份真空包装酸辣拌原材料。两天后王某通过微信联系刘某,称真空打包后的酸辣拌原材料发生变质,经过沟通,刘某愿意补偿王某20

  • 组团狂退演出服,“薅羊毛”之风当刹   2025-05-09 07:42:00

    原标题:组团狂退演出服,“薅羊毛”之风当刹(民生观)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需要全社会共同维护。唯此,消费环境才能持续优化近日,辽宁沈阳一职业技术学校60多名学生集体网购衣服,参加完运动会后又组团以“质量问题”为由退货退款,导致店主服装链接被封3个月,损失8000元左右。令人不忿的是,衣服没摘吊牌却有穿

  • 青岛:预付款商家“跑路”?法律守护您的“钱袋子”!   2025-05-06 20:50:00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6日讯 日前,青岛莱西市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在预付式消费领域、“充值容易退款难”的案子。案情简介2021年9月,于女士、杨女士在朱某经营的儿童摄影店内分别充值了2000元。2023年6月,朱某转让店铺设备后,于次年春节后停业。于女士、杨女士充值后尚未消费却收到了闭店的消息,便要求朱

  • 莱阳法院开展“励精图执·五一执行行动”   2025-05-05 06:44:00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任雪娜)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4月29日清晨5时30分,莱阳法院开展集中执行专项行动,以雷霆之势向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亮剑”。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严格规范执法,因案施策,既注重善意文明执行,又严厉打击逃避、抗拒执行的

  • “五一”假期已到,请看这份消费避“坑”指南   2025-05-01 08:14:00

    “网红探店”滤镜碎了一地?“超值套餐”暗藏强制消费?“盲盒”爆款可能是智商税?新消费形态花样百出,但也要小心暗礁,以免陷入商家的消费套路!“五一”小长假到来之际,中国青年报结合政策新规、热点案例,出炉一份消费避“坑”指南,助你一键识别套路话术、拆解隐藏条款、预警高风险场景,炼就“火眼金睛”。警惕健康

  • 特朗普政策引发反感 丹麦等国消费者抵制可口可乐   2025-04-30 19:57:00

    【特朗普政策引发反感 丹麦等国消费者抵制可口可乐】财联社4月30日电,嘉士伯CEO表示,丹麦的可口可乐销量略有下滑。消费者对美国品牌存在一定程度的抵制。丹麦本地小品牌正在蚕食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但对整体销售的影响“并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