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连少英:重构国际传播格局讲好中国发展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08:08:00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国际传播环境因此更趋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这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遵循。

新时代以来,我国大力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进传播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网络传播渠道建设和内容建设,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同时要看到,美西方对我国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西方媒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不断翻新,这些基于对华认知偏差作出的所谓“预判”影响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正确认知。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有时仍然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问题。

破解一系列难题,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在全球经济秩序调整与文明发展范式转型的双重维度中,构建起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我国有独特优势。一方面,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提供坚实底气。我们党加强对国际传播工作的领导,可有效协调与整合文化、经贸等多领域资源,有利于形成统筹规划、协同实施、合力推进的大外宣格局。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处世哲学,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国际影响力。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成功经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也为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无论是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以及促进新技术广泛应用的丰富场景,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面临的诸多挑战。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丰富变化,网络空间的舆论形态更加复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着力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重构国际传播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整体上谋篇布局。需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从战略设计、信息共享、渠道整合、话语构建、效果评估等多维度推动系统性突破,优化国际传播网络,形成协同传播局面。需调整传播思路,着力构建跨部门协调机制,可考虑建立传播统筹平台,实现经济数据、政策解读、案例素材的标准化共享。需加快推动各地各部门对外传播理论素养与能力提升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对外传播专业人才,提升公民对外传播素养,强化人人都是国家形象大使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形成社会广泛参与传播的态势。

二是数字技术赋能。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原有传播格局,信息的生产、传播以及交互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媒介通过数字化转型扩展了传播渠道,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介丰富了内容表现形式,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在数字平台上实现融合,形成了跨媒介叙事乃至深刻影响网络空间的传播格局。需顺应数字技术发展和演进态势,用好其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围绕渠道拓展、形式设计、内容推送、用户需求与反馈等建设国际传播的数据处理中心,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

三是发挥文化力量。国际社会文明发展范式面临转型,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呼声日益高涨,需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不同文明间的互相理解与包容,为全球合作创造民心相通的人文环境。近年来,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生态、平台分布等都呈现良好态势,网络影视剧以及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在海外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影响力持续扩大,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我国网络文化创作生产受到越来越多海外受众的认可。进一步发挥文化力量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需尊重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差异,不断探索文化产品和服务数字化的多样态,增强文化符号与传播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持续提升综合实力、内生动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此外,还需着力提升我国经济话语权,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叙事体系。需从经济发展权、规则制定权和叙事解释权等多方面着手,在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基础上,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强化在多边平台中的议题设置能力。同时,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创新表达方式、增强国际社会认同,形成兼具解释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叙事框架,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少英系北京工商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
  • 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将访华并举行第二十五次中国   2025-07-21 10:46:00

    查看详情>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7月21日宣布:经中欧双方商定,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7月24日访华。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见科斯塔主席和冯德莱恩主席,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同欧盟两主席共同主持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 夯筑起应对复杂变局的坚实依托——中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观察   2025-07-20 21:34:00

    来源:新华社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近日,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发布。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中国大市场展现强大韧性,成为支撑高质量

  • 潮起东方 “链”通世界(走进链博会)   2025-07-20 16:13:00

    潮起东方 “链”通世界(走进链博会) --国际--人民网7月16日—2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本届链博会共有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链博会“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范”更强更足,既彰显各国工商界人士维护

  • 俄罗斯堪察加东岸远海发生7.2级地   2025-07-20 15:27:00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7月20日14时49分在堪察加东岸远海(北纬52.90度,东经160.45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来源 中国地震台网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一张宣纸的红色传承   2025-07-19 14:56:00

    安徽泾县不仅是红色热土,还是宣纸之乡。要说泾县“出圈”的地方,宣纸小镇有一席之地。在这个形似宣纸的纯白建筑里,可以体会到“墨韵万变、纸寿千年”的魅力。鲜为人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也为宣纸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活力。烽火岁月里,宣纸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坚守;和平年代中,这份匠心正焕发新的活力。从一张宣纸,

  • 69年前这个“中国第一”,真提“气”   2025-07-19 14:30:00

    69年前1956年7月19日我国首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歼-5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跨入喷气时代!这个型号的飞机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较熟悉:“就是在公园里那架飞机嘛!”很多城市的公园都有一架退役的歼-5静静地停在那里展览或是供人拍照今天一起了解歼-5的闪光航迹▼1954年10月沈阳飞机制造厂接受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