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桂林经济向好前行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8%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陈思伶)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全力以赴拼经济,凝心聚力抓发展,突出科创赋能强产业、文旅焕新促转型、项目建设扩投资、县域经济强支撑“四个抓手”,全力推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一季度,全市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生产领域稳中向好,需求领域持续改善,经济向好前行的态势较为明显。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我市加快提升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抓好粮食稳产保供,加快打造特色水果、蔬菜、畜禽、中药材等百亿元产业;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桂林米粉、香芋、罗汉果、油茶、月柿等农业全产业链。据统计,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8%。其中,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4.5%,林业产值同比增长24.9%,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1.1%,渔业产值同比增长8.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同比增长4.2%。
我市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展工业项目建设攻坚,抓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做强做优产业园区,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据统计,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比上年全年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分行业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4%。从产品看,印制电路板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9.3%,人造板产量同比增长11.2%。
结合国家、自治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我市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开展节假日多样化促消费活动,推动汽车、电子产品、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稳步上升;繁荣夜间经济,丰富夜游、夜食、夜购、夜演,带动批零住餐行业持续回暖。据统计,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比上年全年加快6.1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发业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1%、5.1%;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6.2%、13.8%。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2.1%、28.5%、17.0%、93.4%。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1%、22.0%、7.8%、31.1%。
全市交通运输形势良好。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水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率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2.0%,公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5%和5.2%,民航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37.2%和15.8%。
固定投资高速增长,高技术投资增长较快。据统计,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8%。分项目类型看,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4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8.5%,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安投资同比增长42.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6.4%,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4.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5%。
桂林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9.07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出口额26.39亿元,同比增长14.3%;进口额2.68亿元,同比增长44.1%。
另据中国人民银行桂林市分行数据,截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756.94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住户存款4102.41亿元,同比增长8.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491.01亿元,同比增长6.6%。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