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东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读懂“21条”新政里的干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0:53:00    

  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山东首个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的文件。

  “21条”的关键点在哪里?企业应该关注什么?意见的出发点是什么?与以前政策比有何不同?大众新闻带你一一读懂。

  首次系统全面规范涉企检查

  若将此前的举措总结为“1.0”版本,现在的“2.0”版本则重在细化优化。《意见》站在了市场主体的角度思考问题,而非管理者,切切实实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首先来看这份文件的出台背景。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强调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山东系统全面规范涉企检查,正是对国家政策的细化落实。《意见》旨在构建法治化、透明化的监管体系,通过系统性举措,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增强市场发展信心。

  再看这份文件的变化。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山东持续在发力。如2024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乍一看,时隔近9个月前后出台的两份文件似乎差别不大。那么,“21条”新在哪儿?升级了哪些内容?

  新,就新在聚焦企业最关注的行政检查这一环节。

  “涉企执法是较大的概念,涉企行政检查是其中的一部分。此次《意见》是围绕‘小切口’,专门针对行政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山东省司法厅行政执法监督处工作人员孙杰介绍,涉企检查政策在改革试点基础上持续优化,基层探索“小创新”上升至全省层面“大规则”。

  在之前基础上,新规更加注重制度化、系统化推进、信息化支撑,让基层执法部门和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遵、有序可循,对检查企业有疑可诉,形成工作闭环。

  新,还新在行政检查实施主体的角色在加速转变。

  “随着文件的印发,行政检查实施主体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由从前的‘管理者’向‘服务者’加速转变。”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表示。

  若将此前的举措总结为“1.0”版本,现在的“2.0”版本则重在细化优化。《意见》站在了市场主体的角度思考问题,而非管理者,切切实实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不仅有检查清单,还有服务清单

  对企业来说,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儿,能安心搞生产;对执法部门来说,清单更像一个行动指南,让执法更加高效,让行政行为更加透明公开。

  企业一年被检查上百次,检查主体涉及发展改革、安全生产、能源等多个执法领域,检查层级涉及省、市、县、乡四个层级……长期以来,全国范围内这样的情况不时被曝出。说起“迎检”,不少企业头疼、烦心。

  《意见》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管理制度———这是山东省省级层面首次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一张表单”制度。

  清单有什么好处?

  其一,透明,让企业“明明白白”。

  清单上会清清楚楚写着谁来检查(实施主体)、检查啥内容(检查名称)、依据啥法规来查(设定依据)。

  某食品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各部门检查标准不一致,我们经常因理解偏差而反复整改。如果清单上明确标注了检查项、检查内容和法律依据,企业可以提前自查自纠,提高工作效率。”

  其二,公开,让企业“稳稳当当”。

  这份全省统一的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将于4月底前由省级行政执法机关公布,实现“清单之外无检查”。这就意味着,不在这个清单里的检查,企业可以拒绝。

  对企业来说,就像吃了颗“定心丸”,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儿,能安心搞生产。

  对执法部门来说,清单更像一个行动指南,让执法更加高效。同时,将检查事项向社会公布,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让行政行为更加透明公开。

  值得注意的是,清单化管理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持续优化的动态治理过程。山东省要求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一张表单”制度,实现“依单检查、规范检查”。这种“多单合一”的制度设计,确保了检查标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提高了行政检查的效率和质量。

  只有通过明确的制度规则,才能清晰界定行政执法单位的权力边界,让其在监管过程中有章可循、不肆意妄为;同时也让市场主体明晰自身权责,在面对不合理要求时有底气反对,进而营造出公平公正、宽松有序的营商环境。

  当然,在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中,预防问题的发生远胜于事后补救。《意见》提到,全面推行企业“一业一册”行政指导清单,帮助企业规避违法风险。

  简言之,政府部门在服务企业的道路上多走一步,企业便能在合规经营的道路上少走一步弯路。

  指导清单的效果已得到过验证——泗水县公布了《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截至去年7月,通过开展行政合规指导活动,指导企业预防行政违法风险事项200余条,间接减少损失300余万元。

  “大规则”来自基层“小创新”

  2023年开始,山东选取8市和4个县(区)推行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改革试点。涉企检查政策在改革试点基础上持续优化,基层探索“小创新”上升至全省层面“大规则”。

  重视基层探索实践,是40多年改革发展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从《意见》中,可以看到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的努力。

  2023年开始,山东省司法厅选取8市和4个县(区)推行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改革试点,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流程和方式。据统计,全省试点地区进企检查次数平均减少30%以上,全省累计免除企业提交证照材料7亿余次。

  涉企检查政策在改革试点基础上持续优化,基层探索“小创新”上升至全省层面“大规则”。

  这两年,山东东方华龙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环保总监李希锋“迎检”负担减轻了许多。这得益于东营“政企行”阳光执法监督平台,其推广使用后实现了“一日最多入企检查、调研一批次”,企业被检查频次减少了一半。

  东营“政企行”的经验被纳入《意见》。山东提出通过部门联动做“加法”,加快建设全省涉企行政检查“一张网”,依托“山东通”加快建设全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全方位、全流程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2023年,烟台在全国首创“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建立了“提报匹配、扫码入企、线上检查、结果互认、码上监督”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实现检查计划自动合并。自烟台推广应用“涉企联合检查平台”以来,相关各部门提报涉企检查计划49159个,减少重复检查7574次。

  推行“扫码入企”,有企业负责人曾质疑:“今天扫了码,明天会不会换批人再来?”如今,山东将这一担忧转化为政策,推进检查标准和结果互认共享,健全完善涉企行政检查全流程规范机制。省级行政执法机关要公布同一行政执法机关对同一企业实施行政检查的年度频次上限,依托平台实现涉企行政检查“事前备案、计划匹配、扫码入企、全程留痕、事后评价”。

  《意见》提出,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坚持“管住风险、无事不扰”,科学制定行政检查计划。同时提出,积极探索“非现场监管”。

  潍坊市在生态环境领域推出“正面清单”制度,对环保管理水平先进、吸纳就业能力强、污染治理先进的196家企业实行“无事不扰”。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原则上不主动开展现场检查,转而借助自动监控、用电量监控、视频监控等科技“利器”,以“数据跑路”替代“人员跑腿”。2024年,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青州分局非现场执法比例达57%。

  深化分级分类监管改革,也是新政亮点之一。《意见》提出,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综合考虑法律法规规定、监管目的、信用情况、监管对象特点等因素,形成分级分类监管标准体系并开展差异化监管。对风险低的,原则上不主动开展现场检查;对风险高的,适当增加检查比例和频次,但不得超出规定的年度频次上限。

  此次《意见》中提到,符合“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无主观过错不罚”等法定要求的,不予立案或者不予、免于处罚。各种“不罚”,也是为涉企检查做“减法”。

  青岛是最早实施“免罚清单”制度的城市之一。在市场监管领域,因“无心之失”导致违法违规的情形并不少见。青岛一家自动化企业在其官网介绍中,将公司宣传为“高新技术企业”,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按规定应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在执法处置中,我们并没有简单地一罚了之,最终根据‘免罚清单’中的相关规定对这家企业免于处罚。”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一政策精准把握“宽”与“严”的辩证法——对无心之失“容错”,对轻微问题“纠偏”,既守住法律底线,又为企业留足成长空间,企业不仅感受到负担的减轻,更增强了对法治公平的信心。

  当然,“不罚”不等于“不管”,“免罚”不等于“免责”,而是以教育指导代替机械处罚,用柔性执法唤醒企业合规自觉。

  当基层“小创新”变成全省“大规则”,用“问题导向”的改革逻辑和“基层首创”的实践智慧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是一种机制创新,更是治理创新。

  企业也能当“考官”

  让企业从被检查对象变为治理参与者,在定义“合理尺度”中形成政企共识:规范涉企检查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通过制度重构、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实现政府效能与企业信心的“双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企业评价是第一标准。

  “请对执法过程给予评价。”执法人员前脚刚走,泰森日盛集团有限公司安全部经理唐贵彬便收到一条短信。点开信息链接,可以针对这次检查,对执法部门和人员的执法态度、检查效率等逐一点评。

  当企业也能当“考官”,企业迎检更有底气。

  在菏泽市郓城县,“书面反馈、当面反馈、提级反馈”机制已建立,市场主体评议评价倒逼主管部门规范管理。2024年该县共收到具体问题反馈38批次75条,均已反馈整改。

  改革措施千万条,企业感受第一条。《意见》提出,要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广泛收集涉企行政检查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依法开展监督。

  信心源自法治,效能生于精准,尺度成于共治。让企业从被检查对象变为治理参与者,在定义“合理尺度”中形成政企共识:规范涉企检查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通过制度重构、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实现政府效能与企业信心的“双提升”。

  新春第一会上,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被列为10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山东提出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提升监管检查水平,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改革争在朝夕,成效重在落实。这场改革没有停留在“少检查几次”的表层,藏在“21条”里的满满干货和细节,是山东政企共赴未来的愿景。(记者 赵丰 王雅洁 刘笑笑 田汝晔 实习生 郭子绮)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文章
  • 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调度会商会议   2025-05-01 12:24:00

    日前,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调度会商会议,分析防汛抗旱形势,调度备汛工作情况,进一步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备汛措施,夯实安全度汛基础。省防指指挥长、副省长陈平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防指副指挥长、省政府副秘书长薛超文,省防指副指挥长、省气象局局长庞鸿魁,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蒋昕晖出席会议,省

  • 全省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工作推进会在西安召开   2025-05-01 09:08:00

    4月30日,全省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工作推进会在西安召开。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蒿慧杰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的部署要求,坚持全链提质、全域联动、全盘发力,硬仗硬打奋战二季度,攻坚克难保持好态势,推

  • 致敬“风光”劳动者!国家电投山东公司追光逐风 擘画绿色发展新蓝图   2025-05-01 08:48:00

    海报新闻记者 李亚楠 济南报道从踏浪蹈海的 "追风者",到扎根旷野的 "追光者",再到创新前沿的 "逐梦者"……每一缕海风的轻抚,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见证着他们永不止步的恒心。国家电投山东公司始终牢记使命担当,每一位建设者都在用平凡的劳动筑就不平凡的绿色发展事业,用实干担当擘画绿色发展新蓝图。

  •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怎么用?使用手册来了   2025-04-30 11:05:00

    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国家网信办制定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指导智能终端厂商和重点网站平台共同推进未成年人模式建设工作。近期,软硬件企业先后上线未成年人模式,提供便捷使用功能,丰富适龄优质内容,强化信息内容安全防护。为方便广大家长和未成年人了解使用模式,多家软硬件企业集中

  • 2025年济南将实施科技创新五大提升行动   2025-04-30 10:19:00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4月29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加快建设科技强市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介绍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济南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据悉,济南在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中实现再进位,多项关键指标稳居全省首位。2025年,济南市将聚力实施科技创新五大

  • 一次登录,多头报送,潍坊推进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   2025-04-29 14:18:00

    大众网记者 牛鞠榕 潍坊报道4月29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期):政府职能转变暨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高效办成一件事”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也是提升监管效能、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