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原本我国在评定高级军衔的初步方案中,毛主席为大元帅。除了后来被授予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外,有资格评选元帅大将军衔的还有太多太多。他们在革命战争时期,对创建人民军队,领导武装力量对国民党军作战,参与战略决策功勋卓著,授予大将衔当之无愧。本来元帅大将中不止20人,主席给建议“当时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195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军衔的决议。
十大将军官方的排名: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评定原因:
第一,资历老、紧跟党、无大过、人缘好、文采好。
第二,解放军创建时期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
第三,解放军各个时期的重要领导者。
第四,分别领导和指挥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要的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
第五,在授衔时的级别很高。

#10.谭政
#10.谭政大将
谭政(1906年6月14日-1988年11月6日)原名谭世铭,号举安,湖南湘乡人。早年参加秋收起义,并在工农红军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二十二军等部队指挥领导政治工作。后跟随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后在陕北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位。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中局常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第三政委,中南局第一副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央军委常委等职。
谭政大将对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建树,对革命的功绩是永不磨灭的。他是我军从事政治工作资历最深、时间最久的一位,从井冈山斗争到和平建设时期,每个历史阶段他都有独到的建树,坚持原则,清正廉洁,是同辈人的榜样,后来人的楷模。这篇文章主要是对战役指挥,作战能力的排名,谭政大将初期就一直是政治保卫工作方面的人物,参加的战斗之少,更别说指挥了。

#9.罗瑞卿大将
#9.罗瑞卿大将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原名其荣,四川南充人。早年考入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随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后加入共产党。随后参加红四军,担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位,之后改为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随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抗日红军大学校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第一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首任部长、第2、3届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南方大学(广州)教授等职。任公安部长期间,配合国防军剿匪220万人、缉捕黑恶势力5477人、清除百余年的鸦片烟毒、消灭娼妓切除社会毒瘤。
罗瑞卿大将早期还是参与过许多小型战役,担任的官职也基本是文职政治工作方面的。军事造诣并没有多大深度,所当官职皆文官故排名第九。

#8.许光达大将
#8.许光达大将
许光达(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原名许德华,湖南省善化县人。被誉为“我国装甲兵之父”。早年加入共产党,并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之后参加红军,曾任红六军17师、红三军8师师长等职,后因重伤赴苏联养病学习。抗日战争期间,在抗日军政大学任教,后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3军军长、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中国国防部副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
许光达大将的军事素质,指挥能力还是可以的。早年因受伤去苏联养病,到解放战争初期没参加过多少战斗,解放战争倒是参与指挥过一些中小型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宜川战役等不过这些战役最高指挥是彭老总,他只是参与了战斗领导自己的部队。

#7.黄克诚大将
#7.黄克诚大将
黄克诚(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原名黄时瑄,湖南永兴人。早年加入共产党,并在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任职,参与北伐。之后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之后陆续担任中央红军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红五军、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等,随后跟随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并到达陕北,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部长。八年抗战期间,陆续担任八路军115师第344旅、第二、四、五纵队政委,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等职位,并参与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委,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第八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山西省副省长,中央军委顾问。
黄克诚大将一生追求真理,百折不回。他对共产主义信念无比坚定,对党和人民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一生胸怀大局,富于远见卓识。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军事生涯中,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为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黄克诚大将前期主要就是带兵作战,抗日战争以后就慢慢转变为文职官员,解放战争成了后勤部部长主要负责后勤工作。

#6.王树声大将
#6.王树声大将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原名王宏信,湖北麻城人。早年参与黄麻起义,并担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红三十一军军长等职。之后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并任西路军副总指挥。中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晋冀豫军区、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等。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鄂豫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副司令员等。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委等。
王树声大将为四方面军的代表,任副总指挥兼军长,参与的大战倒是很多;至于指挥战斗大部分都是总指挥徐帅,他只是履行命令带领士兵指挥过一些中小型战斗。在四方面军时期大型战役基本都由徐帅指挥了不可否认的是他肯定有一定的功劳,西路军失败一役担任副总指挥。综上所述带兵能力肯定是有,一直担任的武官,因西路军指挥层有过一些错误排名第七。

#5.张云逸大将
#5.张云逸大将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1974年11月19日)原名张运镒,字胜之,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参与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时又参加攻打两广总督府的战斗并担任炸弹队队长,随后参加护国战争,后任广东省揭阳县县长。之后参与东征与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5师参谋长。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其率众发动广西百色起义,担任红七军军长,之后参与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其担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历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央华东局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中南局委员、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张云逸大将为人低调,沉默少语,威望很高,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和整编,早期参加非常之多的革命起义,至于指挥的大型战役不多,带领游击战斗还是有一些的。新四军军长陈老总曾去中央两年,副军长张云逸大将负责指挥管理,那时候粟裕大将还没进入核心领导层。解放战争基本在管理后勤工作,综合以上张云逸大将军事能力居第六。

#4.萧劲光
#4.萧劲光大将
萧劲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又名肖劲光,原名萧玉成,湖南长沙人。早年加入共产党,并参与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此后在红十一军、红五军团、红七军团等担任政委职位,并跟随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在陕北担任红二十九军军长、中央军委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一前线指挥部司令员、12兵团司令员,指挥四保临江、长春围困战、衡宝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以及主持海军发展方针,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当了30年海军司令的“旱鸭子”,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大将 。
萧劲光大将早期是从文,也带过兵打过仗,参加过许多小型游击战;当时带领的小众部队造成了黎川失守被开除党籍和军籍,并被判刑5年,次年由毛主席、王稼祥等人保护下获释。抗日战争时期为留守兵团主要司令员保护边区和中央的安全,解放战争才是他真正大放异彩的地方,凭上大将也和解放战争有关;主要指挥了四保临江、三下江南、长春战役、尤其衡宝战役中指挥歼灭白崇禧四个主力师等。个人、军事能力算是比较突出的。

#3.徐海东大将
#3.徐海东大将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元清,湖北省黄陂县(今属大悟县)人。早年加入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代理排长,参与北伐。此后参与黄麻起义,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务,参加长征。中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1940年起,因病长期休养。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委员等。
徐海东大将是真正用枪杆子一步一步打出来的军功,北伐时期就一直参加战斗,国共第一次内战和抗日战争他参加指挥了绝大部分,解放战争后期身体原因长期休养,不是因为伤病原因他能当上元帅。主要事迹鄂豫皖战争、红25军长征、红军东征西征、西安事变、鄂豫皖土地革命、扶山寨战斗、町店战斗等。最辉煌的红25军长征,在无后勤、无援军、无情报只靠自己判断、不知友军何处,物资给养完全取之于敌,武器从劣到强,三四千面对敌军二三十万孤军远征万余里,大小300余战歼灭优势师旅不计其数,横行国军中枢地带,从鄂豫皖到陕北战线长达万里始终百战百胜从无一败,抗日后期由于紧张的战斗生活,劳累过度,旧病复发,病倒在皖东战场上。

#2.陈赓大将
#2.陈赓大将
陈赓(1903年2月27日-1961年3月16日)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早年加入共产党,此后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被称为黄埔三杰),随后参加东征。之后赴苏联学习间谍技术,回国后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到上海负责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后赴鄂豫皖苏区任红四方面军师长等职务,之后负伤赴上海治疗期间被捕。后获释赴中央苏区,并跟随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在山西、河南地区作战,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下华中、华南、西南直至云南全境,并支援法越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抗美援朝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部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主任等、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等。
陈赓大将是最富传奇,工作变换最多的一位。当过特工,政工、带兵打大仗、指挥抗美援朝。他也是建国后最早去世的开国大将,也是抗战时期职位最低的大将。一生参与指挥过的战斗不计其数,亮剑里面就诠释了李云龙的头号上司,打过多少仗就不说了,想了解去网上查。反正论军功、军事造诣、个人能力、工作能力排在第二。

#1.粟裕大将
#1.粟裕大将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曾用名继业,字裕,湖南会同人,侗族后裔。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1927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工农红军,参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之后进入井冈山,参与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历任红军第一军营长、师长,第七、第十军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参与抗日战争。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中央苏中、苏浙区委书记。后兼任第六师师长,并参加车桥战役。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任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与陈毅、刘伯承参加指挥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等。曾参加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科院副院长、第一政委,军委常、,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
粟裕大将第一没人不服吧,单论指挥大兵团作战个人觉得他比林帅还要强,不是资历浅,年龄小,早期不受重视等原因以他的能力当上元帅绝对没问题。早期带兵作战的机会并不多,真正让他展现光芒的是解放战争,可以说解放战争他做出的贡献最大,指挥胜利的大战役之多。在此举例五场经典战役:苏中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