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后人的家庭都要为先祖上坟扫墓,以表思念之情,这也是孝道家风的传承,扫墓习俗由来已久,最初源于春祭,后来合并了寒食节,演变到现在,成为民间公认的一种习俗,尤其在农村,清明上坟扫墓最为重视,长期的生活,每个地区对于扫墓的讲究不同,有的讲究女婿不上坟、有的讲究本命年不上坟,有的讲究犯过法的不上坟,而民间讲究最多却是“清明遇无春,上坟不添土”,啥意思?今年上坟不能能添土?

清明上坟扫墓本来有二个意思,一是由于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长莺飞,适宜人们外出游玩,二是清明是祭祖,上坟需要清理坟墓环境,维持坟墓的安稳,所以清明节是我国四大祭祀节日之首,墓祭的仪式基本是上坟添土、摆祭品、烧纸钱、叩拜、放鞭炮,若是上坟不能添土修正坟墓,那么上坟也就失去扫墓的意义,为什么会有“清明遇无春,上坟不添土”的说法呢?

无春年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当年没有春天,当然不是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春天是不可缺少的,那无春具体是什么意思?“立春”节气是古人根据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制定的,这样一年12月,每一个月有2个节气,一年365天,所以“立春”在阳历上每年都会有的,但是古人常会用阴历来占卜吉凶,由于阴历是按照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制定的历法,一年354天,这样阴历与阳历每年相差11天,为了平衡这种天数差,古人又制定了闰月,这样就会导致“立春”第一个节气可能出现在上一年,也有可能处在本年,比如2023年阴历上有2个立春,就叫“双春年”,2024年阴历上没有立春,就叫“无春年”。

对于双春年,古人是十分期待的,认为当年非常吉祥,俗语“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而出现了无春年,那么古人就认为当年不吉利,运势差,因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没有立春,就无法耕种,所以无春年,一些重大的事情都不会去做,比如结婚、建房、搬家、动土等,所以清明节遇到无春年,上坟最好不要添土,这样才是对先人最大的敬重,那今年清明扫墓能不能添土呢?

其实,这是古人对天象崇拜的产物,现在我们知道,这只是阴历和阳历的时间差问题,而且每19年就会有7个“双春年”和7个“无春年”,完全是人为的节气和物候的调整,与当年吉凶并无关联,与运势什么都无关,何况清明上坟扫墓是后人尽孝的一种表现,坟墓出现孔洞、塌陷必须及时修整,这样才能保证坟墓稳固,先人居住安宁,后人才能受到先祖的庇佑,这也是民间认可的一种说法。

综上,清明扫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后人来到坟前拜祭,自然就会修正坟墓,不然还不如直接在家里祭拜,俗语“清明遇无春,上坟不添土”,意思是无春年的清明,人们上坟不能添土修整坟墓,这只是古人对无春年的误解,今年上坟能添土,坟墓的完好才是后人对先人的敬重,也是后人应尽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