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节,又称清明节前的“寒食”,现在已经与清明合二为一,但在古代,寒食节是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史记记载,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帮助晋国公子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之后,陪母亲隐居深山。晋文公想要让他出山辅佐朝政,介子推以各种理由推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就范,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被火焚而死,晋文公后悔不已,为了纪念介子推,便将这一天定为禁火寒食之日,后代称寒食节。

寒食节习俗也有很多。比如清明节前三天不燃火、不吃冷食,又称“禁火、寒食”。这是因为上面说到的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禁火吃寒食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古代,人们认为在这三天里地狱的门户都会大开,冤魂会游走于人间。因此,为了避免得罪冤魂,人们都不烧火、不煮饭,并且吃凉的东西。
此外,人们还会在这个节日里扫墓祭祖、放风筝、踏青等,以表达对祖先和自然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