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讲的是刘备为了请到卧龙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的故事。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的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备听说了南阳的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人称“卧龙”。为了请到诸葛亮帮助自己完成大业,刘备决定亲自前往拜访。
刘备第一次带着关羽、张飞来到诸葛亮的住处,但诸葛亮恰好出游,刘备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刘备失望而归,但他没有放弃,决定再次拜访。
不久后,刘备第二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但诸葛亮仍然不在家。刘备留下书信,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山的诚意,然后再次失望而回。
过了些日子,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劝他不要再去了,认为诸葛亮可能是故意避而不见。但刘备坚持要去,他说:“如果不能请到诸葛亮,我又怎能完成我的大业呢?”于是,刘备第三次冒着风雪来到诸葛亮的茅庐。
这一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打扰,就站在门口等候。等到诸葛亮醒来,刘备才进去与他交谈。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他答应出山帮助刘备。后来,诸葛亮果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一代名相。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它告诉我们,只有真心诚意,才能感动别人,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它也鼓励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