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是明代一种著名的金属工艺。关于它的名称,通常解释为:其起源或发展繁荣于明代的景泰年间,釉料多为蓝色。实际上,景泰蓝一词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才被采用,而且“蓝”字也并非专指蓝色,正如在该行业仍称“点蓝”“烧蓝”一样,应该是“发蓝”一词的简称。我们常说的景泰蓝,它的正式学名应为“铜胎掐丝珐琅”。
对于景泰蓝的发展历史,看法多有不同。一般认为,它起源于中国,后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加以发展,又由阿拉伯人发展成熟后传回中国。其实从历史文物的资料中我们常能看到它的影子。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的剑柄上就嵌有珐琅釉料;满城出土的汉代铜壶,壶体也用珐琅作为装饰;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中国唐代铜镜,镜背花纹也涂有各色珐琅。不管怎么说,景泰蓝到明代步入繁荣,除了万历年几乎各代都有生产,尤以景泰年间制作最精、最为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