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是管理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执行决策部署、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能力。它是把握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推动工作落实、坚决完成任务的能力,将思路转化为实践、把计划变为成果的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工作的生命力和根本保证。就个人而言,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单位来说,则是将工作目标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正所谓“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提高执行力是新时代、新使命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加强机关建设的迫切需要。结合工作实践和机关实际,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是门大学问
一是科学决策,提高执行力。决策与执行,是管理的两个基本环节。正确的决策是有效执行的基础,是各项工作得成功的前提。从管理公式“绩效=决策力×执行力”可以看出,要取得100%的效果,除了要有100%的执行力,还要有100%的决策力,科学决策非常关键。领导团队的执行能力高低取于决策能力的强弱,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提高执行力,首要的是提高决策能力。要通过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 、强化决策责任等多种措施来提高决策效果。特别是要做到科学决策,必须在决策前进行充分调研,广泛论证咨询,必要时候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论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借助外脑完善决策,使决策既符合上级精神或者市场规律要求,又切合单位实、体现时代性。

决策在执行之先
二是增强能力,提高执行力。人是执行的根本。人的素质与执行力成正比,素质强、执行力就强,反之,执行力就弱。业务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完成任何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内容。提高执行力无论是对个人来说,还是对机关、组织、团体来讲,都必须把素质建设放在第一位。要大力开展专门的培训,切实加强包括道德修养、政策理论、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个人要自觉强化敬业奉献精神,自觉主动地为办实事、解难题。要提高文化素质,加强对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为做好工作奠定学识基础。要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事争一流,敢闯敢干,敢于“亮剑”,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知识就是力量,要执行首要有能力。
三是解放思想,提高执行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有思想,没有执行力,就是空谈、空想;有执行力,没有思想,就会蛮干、盲干,更为危险。解放思想、提升执行力是辩证的有机统一整体,解放思想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而执行力如何是检验干部职工解放思想的标尺。解放思想重点是,破除瞻前顾后、求稳怕乱的保守思想,牢固树立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竞争意识,破除小富即满、小进则安的自满思想,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忧患意识,破除矛盾上交、责任下推的消极思想,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无为即失职的责任意识,等等,着力解决当前一些个人和团队存在的主观方面制约执行力提升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为提高执行力提供思想保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方向和结果
四是完善机制,提高执行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工作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柳传志曾说过,“所谓执行力,就是选拔合适的人员到恰当的岗位上”。提高执行力首要的是要有一套选人用人的机制,找出找准“训练有素”的人,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同时,要加大决策执行的监督力度,对执行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监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督效率,保证监督的客观性和时效性。另外,还要加强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干部、员工的考核办法,采用科学方法对执行力进行考核、分析和评价,发挥考核棒的导向作用,形成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制度是管长远的、管人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