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理念,而且对人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理念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思想,是思维活动的成果。通俗的讲,理念就是人们把对事与物的看法、想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时,形成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等,如人生理念、工作理念、经营理念、婚姻理念、治国理念等。很多俗语都是理念生动形象的表述方式,如“磨刀不误砍柴工等。所有的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分类概括起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任何人,哪怕他不善言谈或不够聪明,其至可能自己觉得很卑微、很木讷,但他一定有着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想法。比如,在为人处事方面,很多人认为应该稳重一些、低调点。当人们把这类处事态度经过归纳和总结后,就形成了诸如“夹起尾巴做人”这样的人生理念。
相应的,还有涉及很多方面的理念。如“人活脸,树活皮”的荣辱观:“当一大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观;“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感恩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法治观;“人心齐,泰山移”的结观;“尊人尊自己”的和谐观;“表里如一”的诚信观;“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德观;“细嚼慢咽”的养生观;“强扭的瓜不甜”的婚姻观;等等。

拥有不同理念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准则,从而有不同的行为取向。理念支配着人的行为选择,人在理念的支配下,对面临的事物会做出自己的判断,产生相应的态度,从而做出拥护或是反对,跟随或是远离等不同的选择,会发自内心地认为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并且自觉地付诸行动。比如,坚信“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一理念的人,很少抱怨,凡事都从自身找原因,努力地调整自己;奉行“宝剑锋从磨砺岀,梅花香自苦寒来”理念的人,就不怕吃苦,耐得往寂寞,刻苦地学与业务和钻研技术,靠自己出类拔萃的能力贏得成功;秉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理念的人,就不会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而是心无旁骛、脚踏实地的“播种”“浇水”“施肥”“锄草”,用辛勤的“耕耘”换取丰硕的成果。

如果男人坚信“媳妇不打上房揭瓦”的理念,他的妻子恐怕难免皮肉之苦:如果女人抱定“笑贫不笑娼”的理念,那就可能什么丢人现眼的事都干得出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人的理念不是虚无缥缈、无足轻重的虚拟臆想和无聊的文字游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空泛无用的政治概念,它首先是一个极其现实的生活“向导”。正确的“三观”,不是党员和领导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理念由我们的看法形成,又反过来不动声色地以巨大的力量左右着我们的言行,决定着我们走向,指引我们走出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的一生,婚姻是否美满,家庭是否幸福,工作是否顺利,甚至身体是否健康,理念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单位或组织的外在的要求,而首先是每个人谋求自身福社的内在的需求。